
爭搶22.5億歐元大單!韓國兩大船企參與波蘭新型潛艇競標
8月9日,韓國媒體援引波蘭媒體的報道稱,包括HD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在內的11家企業已參加了波蘭新潛艇購買計劃的競標。
據悉,波蘭計劃購買3到4艘可搭載遠程導彈的潛艇,總預算約為22.5億歐元。在購買新型潛艇的同時,波蘭還希望建造方提供必要的技術轉讓。波蘭軍備局發言人克里斯托弗·普拉特克(Krzysztof Płatek)中校當天向波蘭通訊社(PAP)表示,包括韓國、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等在內的11家企業已經提交了潛艇引進項目的投標申請書。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此舉表明,韓國船企將更加積極地推進艦艇出口事業,強化在未來全球海洋防務市場的競爭力。
HD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此前為韓國海軍建造了大量潛艇。1987年,韓國從德國訂購9艘出口型209-1200型潛艇,除了首艇由德國建造外,其余8艘均由韓華海洋負責建造,即排水量1000多噸的“張保皋”(KSS-I)級潛艇。2000年,韓國從德國引進排水量達1800噸的9艘214型常規動力潛艇并進行國產化生產,即“孫元一”(KSS-II)級潛艇,也是韓國海軍首型搭載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 (AIP)的潛艇,其中HD現代重工建造了6艘、韓華海洋建造了3艘。2007年,韓國啟動排水量達3750噸的“張保皋”-III(KSS-III)級潛艇項目,共計劃建造9艘,分別由韓華海洋和現代重工HD承建,其中首艇“島山安昌浩”號(SS-083)2014年在韓華海洋開始建造,2021年8月交付入列。
特別是“島山安昌浩”號在交付之前進行了連續潛航實船驗證評價,并成功創造了柴電潛艇連續潛航的世界最長紀錄。據悉,在“島山安昌浩”號的AIP系統中,搭載了由韓華海洋抓總、韓國產研各方合作成功研發的國產化潛艇用燃料電池系統。該系統是繼德國之后全球第二個成功開發的同型產品,也是全球首次在3000噸級中型潛艇上搭載。該艇包括戰斗系統和聲納系統在內的大量核心設備都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主導自主研發,并搭載韓國國產動力系統,其國產化率已達到76%,遠超“張保皋-Ⅰ(KSS-Ⅰ)”的 33.7%、“張保皋-Ⅱ(KSS-Ⅱ)”的 38.6%。韓國也由此成為繼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之后全球第8個具備獨立設計、建造、運營3000噸級以上中型潛艇的國家。
克里斯托弗·普拉特克表示,參與波蘭新潛艇建造項目投標的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領頭羊,是全球頂尖的潛艇建造企業。他強調,波方正在進行詳細評估,離作出最終決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此前,波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柳什·布瓦什恰克(Mariusz Blaszczak)于上月中旬正式發布了旨在引進新型潛艇的“Orka”(虎鯨)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將啟動購買潛艇的程序。他表示:“該計劃是波蘭軍隊最重要的現代化項目之一。”
布瓦什恰克還表示:“不僅想邀請歐洲企業參與投標,還想邀請其他合作伙伴。”這也表明了波方不會僅限于從歐洲企業選擇建造方。對此韓國業界有分析認為,此舉為韓國船企提供了可以參與的機會。
波蘭防務媒體《Defence24》就布瓦什恰克的發言分析說:“可能是想優先邀請韓國參加Orka項目。”
據TFN報道,波蘭海軍目前擁有上世紀80年代從前蘇聯引進的一艘潛艇和挪威建造的2艘“科本”級小型潛艇。2002年以來,波蘭從挪威共引進了4艘“科本”級小型潛艇,但其中2艘已于2021年退役。
另據韓國媒體報道,加拿大海軍也正在推進訂購12艘潛艇的項目,總預算約600億美元,預計最早將于2026年選定建造船企。目前,加方最青睞的是韓國的“張保皋”-III(KSS-III)級潛艇和日本的“大革”級潛艇。韓華海洋為了與HD現代重工爭搶這筆軍品大單,將聘請韓國海軍退役中將擔任副社長。
據韓國軍方及國防產業界8月8日透露,韓華海洋計劃在本月中旬任命前海軍中將鄭承均為副社長。鄭承均是韓國海軍士官學校第44期生,1991年被任命為海軍中將,曾擔任韓軍聯合參謀本部戰略企劃部長、潛艇司令官、海軍本部企劃管理參謀部長等職務,去年8月退伍。
韓國業界對此表示,海軍出身的高級將領就職于軍工企業實屬罕見。韓華海洋曾在數年前聘請過海軍退役將領擔任顧問,但由中將級人士擔任事業部職位尚屬首次。據悉,鄭承均除擔任副社長一職外,還將兼任韓華海洋新設部門“海外事業團”的團長。
韓國業界表示,鄭承均是海軍出身的潛艇專家,預計將在韓華海洋開拓潛艇以及水面艦艇等全球軍用艦船市場的過程中擔任海外接單戰“總指揮”的角色。
鄭承均在接受韓國媒體電話采訪時表示:“希望以軍隊的經驗為基礎,通過出口韓國軍艦,為創造國家利益做出貢獻。”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此舉表明,韓國船企將更加積極地推進艦艇出口事業,強化在未來全球海洋防務市場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