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20艘訂單!正德海運首次在大陸船廠訂船
在有利的船價和交付時間的吸引下,臺灣地區知名航運公司正德海運首次在大陸船廠下單訂船,該公司更計劃再訂造至少20艘新船,將船隊數量擴張一倍以上。
近日,正德海運(Franbo Lines)宣布在中國大陸船廠訂造4艘63500載重噸Ultramax型散貨船,新船預計將在2025年5月、7月、8月和11月交付,每艘造價不超過3250萬美元,交易總金額約為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1億元)。
作為參考,克拉克森數據顯示目前一艘61000-64500載重噸Ultramax型散貨船造價約為34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275萬美元相比增長4%。
據了解,正德海運的這份訂單由江蘇海通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接獲,新船將使用傳統燃料,符合Tier III NOx標準。正德海運已經為這批新船敲定了與新加坡和香港租船方的長期租船合同,估計毛利率約有45%,大幅優于疫情前水平。
這是正德海運首次與大陸船廠合作,一改該公司過去只在日本船廠訂船的傳統。正德海運解釋稱,這4艘船是大陸船廠通過重新安排交付船臺挪出來的造船空檔,在全球多數造船廠2027年才有可用船臺的情況下,這批新船明年就能開始交付。
除了更早的交付期之外,正德海運高管透露,有競爭力的船價也是促使該公司選擇海通海洋的原因之一。這名高管稱:“我們已經檢查過海通海洋建造的船舶,發現這些船質量良好,新船還將配備日本制造的設備。”
據了解,正德海運成立于1998年,從早期的船舶港口代理業務深耕客群,經營初始以兩岸與南亞的散雜貨為主,逐漸向外發展至遠東航線,進而轉型為全球五大洲遠洋航線的海運公司,立志成為全球指標性的海運集團。
正德海運的主要客戶為日本和歐美大型航運集團,其船隊涵蓋多功能重吊雜貨船、散貨船(靈便型、超靈便型為主)等,計劃性建造環保節能船隊以及持續汰舊換新,強化船舶航行全球航線的執行能力,堅持以高技術、高效能、高產值的海運服務來提升競爭優勢。
目前,正德海運正在加速推進船隊更新,并積極擴張船隊。通過建造節能船符合國際海事組織的減排新規,并達到國際租家對節能船的要求。2014年該公司股票上市時,僅有7艘1萬噸左右散雜貨船,在取得電線電纜專用船長期租約后,該公司在日本本田重工訂造了5艘1.70萬噸散雜貨船。
之后,正德海運于2021年開始在三家日本船廠——新來島造船、尾道造船和函館船廠(Hakodate Dock)各訂造了2艘4萬噸靈便型散貨船。其中新來島造船和尾道造船的4艘已經在去年交付完畢,函館船廠的2艘將在今年年內交付。
正德海運旗下船隊現擁有18艘散貨船。董事長蔡邦權此前表示,預計未來10年至少還要建造20艘新船,他認為船隊總數達到50艘比較符合規模經濟效益;以正德海運目前船隊簽署的長約,有把握2024年獲利會進一步增長。
去年全年,正德海運合并營收新臺幣13.38億元(約合人民幣2.98億元),營業毛利新臺幣6.10億元(約合人民幣1.36億元),稅后凈利新臺幣4.24億元(約合人民幣0.94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正德海運營收達到了新臺幣3.90億元(約合人民幣0.87億元),同比大增51.74%;3月單月營收新臺幣1.31億元,月增5.84%、年增35.21%。公司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林勝鶴指出,營收大增是因為去年凈增加4艘全新4萬噸靈便型高規格節能船,今年6月與9月還有兩艘姐妹船將交付,并已與日本與加拿大國際公司簽訂5年長約。
在新船陸續加入的同時,正德海運今年預計還將出售船隊中2艘1萬噸左右的舊船,以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估計可獲得300萬-400萬美元的賣船利潤。
對于海通海洋而言,正德海運的訂單是其今年第三份散貨船訂單。年初,正德海運接連獲得了國航遠洋2艘73800載重噸散貨船和華遠星海運2艘65000載重噸散貨船訂單,實現2024年接單“開門紅”。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不包括正德海運的最新訂單在內,截至目前海通海洋手持訂單共計12艘85.18萬載重噸,全部為散貨船,交船期排至2027年。
